“上海市逆向物流与供应链协同创新中心”
2024年度开放课题申请通知
上海市逆向物流与供应链协同创新中心(以下简称“中心”)是经上海市教委批准立项建设,以支撑国家、上海市重大发展战略为目标,对接碳中和领域,基于管理科学、信息科学、计算机科学等多学科交叉融合,开展行业应用集成、人才培养培训、管理决策支持层面的政产学研协同创新。本中心基于2024年3月国务院关于印发《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行动方案》和上海市构建“2+(3+6)+(4+5)”的现代化产业体系的目标以及现有的协同创新研究需求,针对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和电子商务两大领域,运用第五利润源理论和低碳全生命周期理论研究如何构建动力电池逆向物流系统平台、协同电商平台逆向供应链中的利益相关者,促进物流行业绿色低碳目标落地。同时结合金融理论和贸易理论研究上述平台及协同体系的产业应用,助力物流行业践行“双碳”目标和降本增效,推动逆向物流与供应链相关领域的创新与发展。为吸引和资助校内外相关研究领域的科研人员依托本中心开展科学技术研究工作,充分发挥中心在关键技术协同攻关中的作用,促进创新型研究,产出高水平学术成果,共同促进上海市创新驱动发展,中心特开展2024年度开放课题申报。
一、资助范围
中心开放课题重点支持科研人员在逆向物流与供应链相关研究领域范围内自主选题,开展动力电池回收、电商退货、绿色供应链金融、数字贸易等应用基础研究和应用技术研发工作。以下选题指南供参考,但不限于,欢迎其他有研究价值和应用创新的选题:
1、消费品“换新+回收”物流体系发展和新模式研究
2、数字化支撑废旧产品设备回收网络建设研究
3、电子电器产品资源循环利用标准供给研究
4、XX领域供应链ESG风险研究(选题需集中在某个领域)
5、电子商务逆向供应链构建和价值创造研究
6、直播带货的高退货率问题及对策研究
7、新质生产力推动物流行业降本增效研究
8、人工智能提升中国企业新质生产力研究
9、数字经济企业全球价值链研究
10、XX领域的创新价值链与企业创新战略研究(选题需集中在某个领域)
11、跨境数据流动规制对绿色供应链金融的影响研究
12、数字化赋能服务贸易高质量发展
13、数字贸易规则对数字服务贸易出口技术复杂度的影响研究
14、变危为机-企业跨境数据治理及对策研究
15、长三角地区数字企业空间集聚对创新和绿色发展的影响研究
16、数字企业空间集聚对长三角地区绿色建筑发展的影响研究
17、绿色建筑中再生资源利用对碳减排的影响研究
18、“双碳”目标下再生资源再利用碳减排评估研究
19、退役动力蓄电池梯次利用碳减排效益研究
20、退役动力蓄电池综合利用全过程环境风险评估
21、退役动力蓄电池综合利用的环境可持续性管理政策研究
22、退役动力蓄电池绿色短流程回收技术碳减排潜力研究
23、退役动力蓄电池材料微波热处理技术及降碳效益评估
24、废弃钴酸锂电池电极材料分离机制及环境效应研究
二、申请要求
1、申请人应具有博士学位或副教授以上职称,或由两名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称的同行专家推荐。申请人作为项目负责人承担过被终止或撤销的项目,不得申请本开放课题。
2、校外人员作为项目负责人申请时,项目组成员应至少包含一位本校教师。
三、申请程序
1、申请人填写《上海市逆向物流与供应链协同创新中心开放课题申请书》,申请截止日期为2024年4月30日。申请书无需报送纸质材料,电子版发送至指定邮箱,来信注明“开放课题”。
2、课题经中心组织专家评审,获批立项后通知申请人提交所在单位签字及盖章的纸质申报书。
3、开放课题的研究期限为1年,经费资助额度为重点课题3万元/项,一般课题1万元/项,在立项之后划拨60%,中期考核通过后划拨40%,课题经费不转出中心,限于中心内由课题负责人自行安排使用。
4、开放课题管理和经费使用要求按照《上海第二工业大学市级科研平台开放课题基金管理办法》执行。
四、结题要求
1、课题负责人应在项目结束三个月内向中心提交结题材料,课题成果要求如下:
(1)应用基础研究:发表高水平研究论文1-2篇或出版学术专著1本,与中心人员共同申报省部级及以上科研项目或科技奖项,以中心名义提交的决策咨询专报获市级及以上领导批示或被采纳等。
(2)应用技术研发:申请发明专利1-2项或制定标准1件,与中心人员联合申报科研项目或科技奖项,或联合开展逆向物流与供应链领域的专题培训等。
2、成果署名
(1)由开放课题基金资助完成的专利、论文、专著等研究成果,归中心和研究者所在单位共有。有关论文、专著等成果均应在作者署名处标注中心名称“上海市逆向物流与供应链协同创新中心,上海第二工业大学”或“Shanghai Innovation Center of Reverse Logistics and Supply Chain,Shanghai Polytechnic University”为研究成果的第一署名单位。
(2)在致谢处标注“该成果/项目得到了上海市逆向物流与供应链协同创新中心的开放基金资助”或“supported by the Open Project Program of Shanghai Innovation Center of Reverse Logistics and Supply Chain”。
五、联系方式
联系人:董雁,联系电话:021-50216646,电子邮箱:dongyan@sspu.edu.cn
附件:上海市逆向物流与供应链协同创新中心2024年度开放课题申请书
项目编号 |
上海市逆向物流与供应链协同创新中心
开放课题申请书
项目名称:
申请人:
所在单位:
联系地址:
手机号码:
电子邮箱:
申请日期:
2024年制
一、填写申请书前,请先查阅本中心开放课题基金的有关申请办法及指南。申请书各项内容,要实事求是,逐条认真填写。表达要明确、严谨,字迹要清晰易辨。外来语要同时用原文和中文表达。第一次出现的缩写词,须注出全称。
二、各栏空格不够时,请自行加页。
三、封面右上角“项目编号”,申请者不用填写。
四、申请人作为项目负责人承担过被终止或撤销的项目,不得申请本开放课题基金。
五、申请人不具有博士学位或副教授以上职称,须有两名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称的同行专家推荐。
六、本中心开放课题的资助金额,一般为1-3万元/项;课题研究期限一般不超过1年。
一、简表
申请人基本情况 | ||||||||||||
姓名 | 性别 | 民族 | ||||||||||
出生年月 | 专业技术职务 | |||||||||||
工作单位 | ||||||||||||
最高学位 | ¨博士 ¨硕士 ¨学士 (¨博士后) | |||||||||||
学位授予时间 | 学位授予单位 | |||||||||||
项目基本情况 | ||||||||||||
项目名称 | ||||||||||||
申请金额 | 万元 | 起止时间 | 2024.05.01-2024.12.31 | |||||||||
项目类别 | ¨应用基础研究 ¨应用技术研发 | |||||||||||
项目组主要研究人员情况 | ||||||||||||
姓名 | 工作单位 | 专业 | 职称 | 分工 | 备注 | |||||||
填表说明
项目名称——应确切反映研究内容和范围。
所在单位名称——按单位公章填写全称。
凡选择性栏目,用“þ”替换¨。
二、立论依据
项目的研究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并附主要参考文献及出处(1000字以上)
|
参考文献:
|
(可续整页)
三、研究方案
1. 研究目标、研究内容、创新之处和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
2. 研究方案
|
3. 预期成果
|
四、研究基础
1. 已有的研究工作积累和已取得的研究工作成绩
|
2. 申请人的学历(所学专业、学位取得年月日、学位授予单位)和工作简历、研究方向、在学术组织及学术期刊任职,近5年内已发表的不超过5篇代表作*,获得学术奖励,目前正在承担或参加的研究项目
|
* 论文:作者·题目·刊名·年份·卷(期)·页码
专著:作者·书名·出版者·年份
五、经费预算
支 出 科 目 | 金 额 (万元) | 预 算 根 据 及 理 由 |
合 计 | ||
1. 设计费 | ||
2. 劳务费 | ||
3. 差旅费 | ||
4. 会议费 | ||
5. 出版/文献/信息传播 (去除知识产权费用) | ||
六、申请人承诺
我保证上述填报内容的真实性。承诺在课题实施的全过程中,遵守科学道德和诚信要求,严格遵守上海市逆向物流与供应链协同创新中心课题管理的有关规定,切实保证研究工作时间,按计划认真开展研究工作,按时报送有关材料。
申请人(签名):
年 月 日
七、推荐意见
(专家推荐时,应介绍申请人的业务基础、研究能力、科研态度及研究条件等。)
推荐者(签章) | 专业技术职务 | 专长 | ||
所在单位: | ||||
推荐者(签章) | 专业技术职务 | 专长
| ||
所在单位: |
(表七仅适用不具有博士学位或副教授以上职称的申请人填写)
八、申请人所在单位的审查与保证
申请人所在单位的审查意见与保证: 已按填报说明对申请人进行了资格审查,对申请书内容进行了审核,并保证在项目获得资助后做到以下几点: (1) 保证对研究计划实施所需的人力、物力和工作时间等条件给予支持。 (2) 严格遵守有关中心开放课题基金项目管理、经费使用等各项规定。 (3) 督促项目申请人按规定及时报送有关材料。
| ||
单位负责人(签章) | 单位(公章) | 年 月 日 |
九、中心对申请者的审核意见
中心主任审批意见
| ||
中心主任(签章) | 中心(公章) | 年 月 日 |